“航空综合保障技术与设备研究所”是由苏艳副教授领衔的国际化创新团队。团队现有副教授2名、讲师1名、助理研究员2名、研究生等约20名,其中外籍教师2名、外籍留学生5名。团队注重探索“一带一路”航空发展国际化、“数字民航”和“智慧民航”新发展模式下的航空保障需求,将科学研究、航空需求、国际人才培养有机结合。团队承担了多个型号的维修性、适航性等航空保障技术研究,培养了一批航空保障国际化人才,走出一条促进产教研融合之路。
关键技术与成果
飞机运行安全数智化保障系统与设备
开发了飞行安全风险评估、飞机系统与结构适航测试验证系统,建有故障诊断测试分析、结构疲劳与断裂损伤试验测试台等综合保障分析测试设备。
诊断排故软件系统与集成环境控制系统,测试分析得到故障检测率均大于95%、故障隔离率均大于93%。
新研制系统/设备可靠性维修性设计优化,成功开展了新研制充电机、烟雾探测器、时钟装置等可靠性评估与分析。
高可靠高安全新型航空器系统技术
创新研发复台翼结构设计方案、作业增稳装置、新能源热控制技术等,研制应用场景适应的低空作业航空器系統,市场定位高可靠高安全要求的定制研发,助推低空经济发展。
三超新能源动力技术
通过创新式的结构设计、新材料的应用,实现超大扭矩、超低质量、超高效率的“三超”新能源动力,助推低空经济发展。
低空经济飞行器安全保障系统
采用“人工智能+卫星+5G”技术,实时监控飞行器安全,评估飞行安全风险,提高空间航线安全利用率,实现安全意外发生时实时视频联线提供安全服务和应急处置,确保飞行器安全运行。